快递行业市场现状调查及未来发展分析2024
火狐电竞福建用户提问:5G牌照发放,产业加快布局,通信设备企业的投资机会在哪里?
四川用户提问: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云计算企业如何准确把握行业投资机会?
河南用户提问:节能环保资金缺乏,企业承受能力有限,电力企业如何突破瓶颈?
消费活动的复苏及居民稳定的网购需求带动国内物流及快递行业持续增长。前5月,我国邮政行业寄递业务量累计完成733.1亿件,同比增长21.6%。其中,快递业务量累计完成655.9亿件,同比增长24.4%,行业发展动力继续释放,运行态势持续向好。
消费活动的复苏及居民稳定的网购需求带动国内物流及快递行业持续增长。前5月,我国邮政行业寄递业务量累计完成733.1亿件,同比增长21.6%。其中,快递业务量累计完成655.9亿件,同比增长24.4%,行业发展动力继续释放,运行态势持续向好。
快递行业是指通过陆路、航空、水路等运输方式,以快速、准确、安全的方式将物品从发件人送达收件人的一种物流服务行业。这个行业涵盖了从收件、分拣、运输、配送到签收等整个流程,旨在为客户提供高效、便捷的物流服务,满足社会对于快速、可靠、安全的物流需求。
近年来,我国快递行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人均寄收快递数量达90件,全国快递总量达1320亿件,占全球快递量一半以上。根据国家邮政局发布的数据,2023年快递与包裹服务品牌集中度指数CR8达到了84%。CR8是指市场上业务量排名前八的快递与包裹服务品牌的业务量之和占整个市场业务量的比例。这一指数的数值反映了快递市场的集中程度,以及主要品牌在市场中的影响力。
市场集中度较高:CR8指数达到84%意味着中国快递市场的主要份额被少数几家大型企业所占据,这些企业凭借自身的品牌优势、网络覆盖、服务质量等方面在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
市场仍较分散:尽管CR8指数较高,但中国整体物流市场仍然呈现出较为分散的态势。除了快递与包裹服务外,物流市场还包括仓储、运输、配送等多个环节,这些环节的市场参与者众多,竞争激烈。
日益集中的趋势:尽管目前物流市场仍较分散,但近年来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行业的整合,一些小型、低效的物流企业逐渐被淘汰,而一些具有规模、技术和服务优势的企业则逐渐崛起,市场集中度逐步提升。
日前,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网站发布2024年1-5月物流运行分析。数据显示,1-5月份,全国社会物流总额135.3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9%;5月份增长5.7%,增速环比回落0.9个百分点。
从社会物流总额结构看,新动能、新业态助力物流需求升级态势向好。在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带动下,单位与居民、再生资源等领域需求实现较快增长,增速较前期稳中有升;工业品、进口等基础物流基本稳定,增速略有放缓。
在消费领域,快递服务正日益融入日常生活的多个方面,其即时响应和高时效配送的特性已成为电商平台和商家增强客户满意度与构建持久消费粘性的关键要素。这些服务体验的提升,不仅满足了消费者对速度的追求,也进一步巩固了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的紧密联系。
5月,邮政行业寄递业务量完成163.6亿件,同比增长21.3%。其中,快递业务量完成147.8亿件,同比增长23.8%。5月,荔枝、樱桃、枇杷等生鲜果品进入销售旺季,电商促销火热开展,线上消费需求进一步释放。
前5月,邮政行业业务收入累计完成6656.4亿元,同比增长11.6%。其中,快递业务收入累计完成5371.1亿元,同比增长16.6%。5月,快递服务质量指数为675.1,同比提升14%,服务能力明显提升。从分指标看,快递服务公众满意度预计为83.5分,同比提升2.2分。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3-2028年中国快递行业市场前瞻与未来投资战略分析报告》显示:
近年来,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助力邮政快递行业向集约高效、安全低碳的方向升级。快递网络的高效通畅让区域间商品的流动更高效,也让区域间经济的往来更活跃。交通运输部等十三个部门联合印发的《交通运输大规模设备更新行动方案》,为邮政快递业设备更新和绿色转型发展带来新机遇。方案提出“邮政快递老旧设备替代行动”,支持老旧安检设备更新,开展邮政快递末端配送车辆更新以及支持老旧分拣设备更新,同时在“物流设施设备更新改造行动”中提出,支持冷藏车等运输设备、制冷系统等冷链设施设备智能化绿色化升级改造。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及投资者能否做出适时有效的市场决策是制胜的关键。报告准确把握行业未被满足的市场需求和趋势,有效规避行业投资风险,更有效率地巩固或者拓展相应的战略性目标市场,牢牢把握行业竞争的主动权。
更多行业详情请点击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3-2028年中国快递行业市场前瞻与未来投资战略分析报告》。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中研网只提供资料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如对有关信息或问题有深入需求的客户,欢迎联系咨询专项研究服务)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帐号